English

宝库村的变迁

1998-05-1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“宝库村变了!”

这个迁居青海格尔木市还不到两年的移民村,真像人们说的那样变了吗?

去年12月底,一个寒冷的日子,我们来到了位于市东郊的宝库村,冒昧地走进了一户农家。碰巧的是,该村村长陈国良和社长乔连德也在这姓张的农民家里,好像专门在等我们似的。

“这变化咋说哩,”村民张占宏说,“要说,比咱大通县老家是变了,如今家家住的是水泥砖房,吃的是自来水,用的是电灯,娃娃上学村里有学校,啥事都方便多啦,以前这些都不敢想!”

“要说变化大,生产方式确实变了。我们老家是山区,吃饭要靠天;这里干农业,要灌溉,吃饭得靠自个儿。”村长陈国良说,“这一变,村民的懒毛病也改了。不像过去,一家子穷得揭不开锅,都不知道出去想个法子。可如今,即使农闲时节,村里也见不到闲逛的人,几乎都跑到格尔木市场上挣钱去了,搞修理的,跑运输的,做生意的和出外打工的,干啥的都有,日子过的红火多啦!”

“今年收了迁来后的第二茬庄稼,全村粮食总产达32万公斤,油料1.6万公斤,人均收入800多元。”村长陈国良继续说,“村民吃饭再不愁了,而且大部分村民还掏出多年的积蓄和从市场挣来的钱,给家里添了好些家当,电视机几乎家家都有了,手扶拖拉机从搬迁前的10余辆增加到130余辆,为村民今后治穷致富打下了基础。”

宝库村,是个移民村。1996年初,为了国家重点工程———黑泉水库的建设,全村144户,730多口人,宁愿舍去祖祖辈辈的家园,从大通县宝库乡迁徙到格尔木市,在东郊一片戈壁荒滩上安了家,开始营造他们新的家园。

国家没有忘记这些为重点建设牺牲家园的库区乡亲们。到去年底,国家已向宝库村投入资金2000万元,为村民兴建了生产、生活设施。从格尔木河东农场划拨土地9016亩,其中耕地1640亩,购置拖拉机、平地机、犁、铧、圆盘耙、播种机等大小配套农机具6套;新建水泥砖瓦结构住宅136套。打机井,建水塔,铺管道,家家通了自来水,户户用上了电灯。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为570多平方米的小学,配备各种教学、文化娱乐设施;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,并协助制定了水、电、农机具的管理措施和村规民约。

同时,针对村民不会经营绿洲灌溉农业的实际,村里从格尔木市农科所、河东农场聘请农业科技人员,举办了20多期村民培训班,详细讲授播种技术、土壤改良、药物除草、化肥施用、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等农用科技知识,而且到田间地头,给农民现场示范指导,使村民渐渐掌握了绿洲灌溉农业的耕作技术。

“在这戈壁荒滩,我们村民能很快这样安下心来,学会种植管理方法,主要是靠了国家的帮助和科技人员的引导,不然变化不会这么快。”(韩起翔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